映后谈 | 牛粪是什么垃圾?
8月2日,乡村之眼荧光放映重启,以“这是垃圾吗”为主题在塞林格咖啡馆同大家分享了两部长篇(《牛粪》(2010)&《我们村的塑料垃圾》(2012)),两部短片(《垃圾》(2018)&《宝瓶》(2012))。垃圾在西部乡村又是怎样的故事呢?请看我们的「映后谈」。
牛粪,《牛粪》剧照
如果在牧区也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话,遍地的牛粪该是什么垃圾吗?
一个月前,堪称中国史上最严格垃圾分类证实在上海实行。湿垃圾 、干垃圾、有害垃圾、可回收垃圾……而在不久的将来,全国40多个城市也将和上海人民一起每日灵魂发问:这是什么垃圾?猪吃不吃它?
图片来源:网络
城市人需要亲自处理的粪便垃圾无非是宠物的。为此,不少铲屎官也方了脑袋:有的猫砂可能是干垃圾,而猫屎则是湿垃圾。要做好垃圾分类,还要为可爱的“主子们”备好适当的工具。
不过,牧区放牛的藏族朋友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。
他们的牦牛每天清晨被赶到山上散步,晚上回家。牛粪漫山遍野,成了草原最好的肥料。甚至,有的牛粪中还有植物的种子,更能让一片草原“百花齐放”,增强其生物多样性。
放牛,《牛粪》剧照
而对于牧民来说,牛粪非但不是垃圾,更是生活的必需品。
青海牧民兰则的《牛粪》所说的便是这样的故事。在高寒的青藏高原,捡牛粪便是藏族女性非常重要的一件家务活。
零度以下的冬天,牛粪已冻结成块,如石头一般。牧民则熟练地弯腰捡起,灵活地向后一扔,牛粪就已入背篓。
捡牛粪,《牛粪》
这些硬邦邦的牛粪是再好不过的燃料了。牧区海拔高,气候严寒,少有树木,而多草原。柴火难得。但屋子里如果不生火,就冷得像冰窟一样。冬天的牛粪则是堪比煤炭的燃料,不仅耐燃,还环保。
把牛粪做火种,《牛粪》剧照
除此以外,“软塌塌”的牛粪也很有用。
这种“新鲜”的牛粪和泥土混在一起,可以增强粘度。低海拔地区孩子日常玩乐的“和泥巴”、“捏泥巴”,在牧区就变成了“和牛粪”、“捏牛粪”……
和牛粪,《牛粪》剧照
和着和着,这些牛粪成了墙,成了狗窝,成了玩偶……
<< 滑动查看牛粪作品 >>
在牧民手里,牛粪真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华丽的蜕变。这种城里人避之不及的“垃圾”,却是乡村牧民甘之如饴的宝贝。
牧民说:“牛吃干净的草,喝干净的水,牛粪不是脏的。”
把牛粪做火种,《牛粪》剧照
有藏族朋友也告诉我们,藏族认为如果早上出门看见很多牛粪便是一个很吉祥的征兆。
牦牛的粪便反哺牧民的生活,牧民的劳动又让牛粪不再是“废物”和“垃圾”。这种生活可谓是从牛粪中来,到牛粪中去。
在这样的过程中,牛粪不再是“垃圾”,而是“资源”,经过辛苦劳动以后又成了重要的“成果”。人、草原、牛、牛粪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资源循环圈,人不是圈外的指挥者,而是圈内的参与者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经典模式,其实就是不再把人当作自然之外的,而是自然的一份子。
高度工业化的今天,牧区的牛粪生活几乎成了难以复制的桃源理想。牧区的牛粪、羊粪也在资本经济驱使下渐渐离开家乡,成为农业地区的肥料商品。
但至少,有一天,“少垃圾”的生活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……?
感谢策划参与本次放映的志愿者:杨琪,朗晓伟,有水分
感谢塞林格咖啡倾情合作
感谢现场观众的精彩讨论
《牛粪》拍摄者兰则,《宝瓶》拍摄者华泽,《我们村的塑料垃圾》拍摄者王中荣,《垃圾》拍摄者尼玛让
本篇文章系结合映后讨论及《牛粪》内容而做
编辑 | 一叶舟
长
按
关
注
微信号 : xiangcunzhiyan01
新浪微博:@乡村之眼
官网:www.xczy.org
点亮我们,看见乡村